中国教育报报道:娄底职院打造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娄底模式"

作者:来源:媒体娄职 发布时间:2015-09-02 浏览数:105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8/31/node_13.htm 2015年8月31日中国教育报

以娄底职院为龙头的娄底职业教育集团宣告成立

 

湖南湘圆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新型农机下线

娄底职院资煤集团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学生在三一重工娄底分公司实习

党委书记李文莲(左)主持学院文化大讲堂活动

院长雷立成(左1)陪同湖南省教育部门领导(左2)考察学院

    72886必赢官网2002年6月正式挂牌运行以来,已在高职教育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十余载。在此期间,学院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新生“阵痛”,完成了由普通高职评估优秀到省级示范,再到国家骨干校的“三级跳”。近年来,学院以创建国家骨干为契机,确立“立足娄底、辐射区域、引领高职”的骨干校建设定位,形成了“政校企行多元联动、产学研用多维驱动”的现代高职教育“娄底模式”。

    实施内涵发展

    不断充实“娄底模式”新内涵

    现代高职教育娄底模式,是指服务娄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向,地方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有机结合、德技全面发展的“政校企行多元联动、产学研用多维驱动”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型办学模式。

    “娄底模式”的探索发展过程

    2006年6月,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创新项目“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新机制”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评估专家的高度关注,专家组高度肯定了娄底职院建院四年多来发挥娄底区域优势,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院自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娄底模式”进入了早期初步探索发展阶段。2008年3月,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主动对接娄底支柱产业��煤炭产业,在娄底市政府部门全力支持下,主导构建了“政府主导、行业支持、企业参与、学院承办”的专业建设模式,时任国家煤矿安全监察部门领导将该专业“政府主导的免费订单培养”模式称为“娄底模式”,“娄底模式”进入了中期重点探索发展阶段。

    2010年11月,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学院成为第三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这为“娄底模式”的确立带来了新的机遇。学院以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为基础,联合华南娄职煤矿安全服务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企业,构建公办民助的能源产业学院模式;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龙头,发挥在农机研发领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构建农机技术创新的产学研联盟模式;以新农村建设综合实验基地中阳村为基础,构建综合服务的院村合作模式。“娄底模式”进入了全面深化探索发展阶段。2011年11月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娄底职院作为湖南省高职院校的仅有的代表,以《对接地方产业办专业,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主题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经验;2013年12月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上,娄底职院创建公办民助能源产业学院、服务娄底煤炭产业发展案例在大会上展出,被选为优秀案例,2014年被写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娄底模式”的主要内涵特征

    创新“政校企行多元,产学研用多维驱动”办学体制机制。由娄底市政府部门牵头,以学院为主体组建娄底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治理,由组成职教集团的职业教育院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华菱涟钢集团等区域内企业委派代表组成。职教集团按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学院主体的方式良性运行。由市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发改委部门、经信委部门、农业部门、煤炭部门、财政部门、畜牧水产部门、科技部门、人社部门、地方税务部门、国家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学院和华菱涟钢等市属以上规模企业及已与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负责人组成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教育培训委员会、校企合作招生就业委员会、校企合作员工师生发展委员会、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委员会,制定并推进实施娄底市校企合作投入制度、校企合作基金管理制度、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校企合作激励奖励制度等。职教集团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挂靠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由3-5名专职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统筹协调、规范指导校内外校企合作事务工作,制定并实施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多方评价体系等。市属规模以上企业设立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机构,由人力资源部门、科研部门、技术部门共同委派代表组成,指定一名副总以上高管负责本企业与娄底职院校企合作事项,制定并实施实习生管理制度、驻厂专业教师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

    在职教集团内充分整合共享校企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依托学院重点特色品牌专业,以系部为主体成立现代能源产业联合学院、现代农机技术产学研合作联盟、现代新农村建设合作联盟、现代建筑技术校企合作联盟和现代电子技术产学研合作联盟等,各联合学院和合作联盟进一步发挥学院学科专业、技术创新优势和企业先进生产技术条件优势,成立由学院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教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骨干工作室、师生工作室等,成立联合科学研究和联合技术开发专门机构。

    创新“应用导向、工学交替、螺旋训练、能力递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通过健全课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课程建设保障激励制度,系统设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内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点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一,突出区域性,培养安全员与技术员,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施“工学三循环、能力三提升、免费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二,突出技术性,培养技术员与技术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阶段培养、循环递进、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三,突出职业性,培养兽医员与畜牧师,畜牧兽医专业探索“三年三循环,实践不断线”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第四,突出实践性,培养施工员与质检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621”人才培养模式;第五,突出应用性,培养工艺师与设计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探索“工学交替,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将部分专业课教学直接放在校外基地进行,在“教中做,做中学”,学生根据生产环节轮流顶岗实践,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教师根据生产和实践需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重新开发专业课程,编写校本教材,近年来,培育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院级精品课程54门,培育国家精品教材6部,省级精品教材11部,专业规划教材54部,建设精品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

    实施特色发展

    不断彰显“娄底模式”新特色

    娄底职院强调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以课程与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示范建设为抓手,将课堂开到车间,将服务送到田野,着力打造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崭新名片,走出了一条比较适合学院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专业建设特色

    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学院全面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凝练创新,初步形成了“对接产业办专业、政府主导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全面服务娄底产业发展的专业建设之路。成功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地方区域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有机对接,人才培养标准、规格与企业用人标准、规格有机对接,技术研发与地方产业发展有机对接,职业培训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学院建有6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专业,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IT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实训基地,3个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万余人,并与娄底市经济开发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三一、阿里巴巴等数十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为学院融入地方产业链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提供了广阔舞台与空间。

    校企合作特色

    对接能源产业,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走出了一条“对接产业办专业、政府主导建专业、校矿合作强专业、行业指导兴专业”的全面服务娄底煤炭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建设之路。创建了董事会体制下的“公办民助能源产业学院”,成为全国同类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娄底模式”,在2013年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典型案例展会上,成功展出并评为优秀典型案例。该专业为地方区域煤炭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和技术积累创新,加快推进了学院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六融合、六提升、六强化”专业建设改革,持续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优良的人才培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接农机产业,主动构建了“企业主体、院所参与、协同研发、股份合作”的农机技术创新产学研用联盟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协同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为地方区域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创新保障和专业人才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学院与湘圆农装合资组建湖南湘圆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1.0型、0.6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为娄底市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对接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构建院村一体的服务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学院服务、项目驱动、示范带动”的原则,以畜牧兽医专业为基础,探索构建综合服务的院村合作平台,共同打造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依托湖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等18个培训基地,学院积极把培训班办到企业、办到农村,近3年累计培训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33900余人次,为娄底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打造校企科技创新联合体,提升协同创新、团队创新能力,进一步解放激发教师科技创新活力。2013年成立了电子技术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和7个院级科技创新团队。近5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500多篇(其中CSSCI收录40多篇,CSCD收录50多篇,中文核心100多篇,EI、CPCI-S、ISTP收录30多篇),出版专著30部,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4项,软件著作权23项,省级课题100多项,市级课题40多项,获立项资助经费300多万元,产学合作及横向课题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500多万元。

    实施创新发展

    不断积累“娄底模式”新经验

    娄底职院骨干高职院校项目按照系统规划、重点推进、持续发展的思路,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方针,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丰富了“娄底模式”的新经验。

    骨干建设带动校内其他专业改革发展

    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特别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非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带动了专业群建设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彰显了“重点建设专业特色鲜明、特色专业建设特色呈现、其他专业建设特色初显”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格局。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被进一步立项为省级特色示范专业,畜牧兽医立项为省级实训基地;实施了71门精品课程、71部精品教材和5个精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确立了50余项科技创新项目和50余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订单培养。2014年新增了深圳创维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校企合作单位,为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等十几个专业提供了实训实习场所,其中南大北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西子奥迪斯电梯有限公司还与我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开展了订单培养;投入80余万元强化师资培训,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93人次,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160多人次,提高了教师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加强了师德、师能、师风建设;全面推进职业培训和科技服务,加强西部对口支援。全面开展了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学生创业培训、部分校企合作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库区移民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财政系统职工继续教育等职业技术培训,社会服务能力与示范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革新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人才培训支撑。

    重点建设专业改革成果辐射同类院校

    以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平台,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公开发表骨干校建设研究论文10余篇,接受兄弟院校考察学习百余人次,建设成果推广到同类院校30多个专业点,同时辐射到中职同类专业建设与改革,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的改革成果通过各类会议和网站上传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改革成果引起了各家媒体宣传报道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学校建设改革成果被不断推广,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高职高专网、湖南教育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主流媒体和刊物对项目建设进展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各种报道100余件。2013年在国家示范(骨干)建设成果展示与经流交流会上,展出的《“校政企行多元联动 产学研用多维驱动”创建公办民助能源产业学院服务娄底煤炭产业发展》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典型案例荣获国家骨干校建设优秀成果案例。

    实施卓越发展

    不断打造“娄底模式”新品牌

    学院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针,强化“政校企行多元联动”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知行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充分发挥骨干高等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创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契机,努力打造“娄底模式”新品牌。实施卓越发展举措与成效主要包括:创新产教融合专业调整机制,优化调整骨干支撑的区域内特色专业群结构;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健全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办学二级学院体系;创新多元联动办学投入机制,健全地方政府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创新创业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放共享精品课程建设,构建集群平台融通的专业群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健全虚实相长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基地体系;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健全校企双主体育人全程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创新高端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打造高水平德技双馨的双师型卓越教师队伍;创新科技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构建创新创业领引的现代科技社会服务体系;创新现代文化育人体制机制,构建立德树人导向的文化育人工程实施体系;创新依法治校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体系;创新合作交流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学院国际高等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发展。

    娄底职院将在省教育部门和市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更加高昂的姿态、更加宽广的情怀和更加豪迈的气概,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立足地方创特色,促进优势专业上水平、上层次,续写全国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华彩绽放的壮美篇章!(郭广军 雷立成 刘跃华 王宗凡)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