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典型事迹系列报道之五:访外语系辅导员杨益老师

作者:来源:校园传真 发布时间:2011-11-08 浏览数:7

是辅导员也是好“妈妈”
――访外语系辅导员杨益老师
    “对杨老师评价只有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这是在采访杨益老师之前,她的两位学生不约而同的这样评价。见到杨益老师,她正在参加外语系举办的第五届拔河比赛,她朴素的妆容,娇小的身材,在人群里并不突出。然而,总能听到她的加油声是那么响亮,她就是学生口中的“杨妈妈”。
     从“台前”到幕后坚守32
      杨老师曾经是一位在教学岗位辛勤工作了32年的英语老师,2009年接手辅导员工作,现在担任五个班级的辅导员,两百多人需要她,所以每天都有不同的人需要杨老师。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一整天杨老师都在围着她所带的班级忙忙碌碌,没有八小时规定的工作时间,早操成了一天的开始,直到学生就寝才算结束一天的工作,比学生起得早、睡得晚才是她的规律。在谈到工作内容时,杨老师笑着谈道:“我也说不清每天具体有哪些事情,习惯了一天都围着学生转,天天有不同的事情要处理,同学需要我,我就出现。”
“他们都叫我杨妈妈”
    “或许是我老了,喜欢什么都去管,所以她们都叫我杨妈妈了”杨老师谦虚地笑了笑。除了常规的管理工作,杨老师还帮学生折被子、洗衣服、陪看病、寄包裹……对工作的细致与认真延续到了学生的生活中,杨老师依稀记得,曾经一位在心理上有些问题的学生,与室友格格不入,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是杨老师每天陪着她,找学院的心理老师咨询,帮她整理宿舍,一边和她谈心,一边陪她洗衣服,一边折衣服成了那几个月里每天的必修工作。还有一位08级已经毕业留在娄底工作的学生,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骑车将肩锁骨摔断,杨老师连夜帮学生办完住院手续,陪着他,为他送饭,每天陪到很晚,连杨老师的爱人也加入了照顾的工作中。亲人义务做的事情也成了杨老师一部分,“我把他们都当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生活上的照顾也是应该的,我的家人也很支持”正如杨老师的学生所说:我们宿舍没水了,就跑到杨老师家去洗澡,我们假期期间宿舍还没有开门,我就去杨老师家,杨老师还包吃包住。母亲最为亲呢的称谓“妈妈”,杨老师以这些点滴证明了这个称呼的当之无愧。
多次获院优秀辅导员
     采访完杨老师,还是从外语系学工主任贺建良主任那里了解到,原来杨老师曾经多次获得“院级优秀辅导员”称号。“她总是用细致与认真去对待每一份工作,每一位学生。学院里安排的任务,保质保量,对系部工作也是主动完成,对学生的事情总是亲历亲为,还经常参加关于辅导员的工作研究,撰写论文,并获奖多次。有同学反映杨老师太好了,好到不像一位老师更像一位妈妈,希望老师能严格些。”从贺主任那里我们听到也更多是一个“好”字。
     这些溢美之词不是一种表象的表达,而是一种每个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尊敬,每一份行动里显现的一种精神在杨老师朴素的妆容下显得熠熠生辉。(孙信汛)
上一篇:下一篇: